6月13日凌晨,伊朗纳坦兹核设施的警报声划破夜空,以色列战机的导弹落地时,远在波斯湾的恰巴哈尔港,中国“包头舰”的雷达正紧盯着海面。
同一时间,北京的能源调度中心里,工作人员盯着屏幕上的石油运输数据——从伊朗来的原油管线,流量没掉一丝。
这一晚的事,把一个问题摆到眼前:伊朗要是倒向欧美,中国会咋样?为啥这个中东国家,咱们绝不能让它站错队?
伊朗的地图摊开,最扎眼的不是164万平方公里的国土,是波斯湾那990公里的海岸线。
我认识个在霍尔木兹海峡跑船的老船长,他说每天过海峡的油轮里,七成要靠伊朗海军护航。不是因为别的,这片“世界油库”的大门,就攥在伊朗手里。
展开剩余89%不光是地理,伊朗的宗教影响力更实在,去年去伊拉克采访,当地什叶派长老跟我说,遇到事他们第一个想联系的,就是德黑兰的宗教领袖。
从伊朗到伊拉克、黎巴嫩,再到叙利亚,这一圈“什叶派新月”,几百万信徒认伊朗的“话事权”。这种影响力,比导弹还管用。
伊朗的军队也不是摆样子的。有个在伊朗参军的小伙子给我发过视频,他们训练时练的“阿舒拉”导弹,能直接打到以色列特拉维夫。
去年以色列空袭核设施后,伊朗370枚导弹和无人机反击,美国第五舰队在波斯湾都不敢靠前。90万兵力的规模,在中东没哪个国家能比。
更关键的是伊朗的“硬气”。美欧制裁了这么多年,它硬是把铀浓缩搞到了60%纯度。今年5月,还启用了第六代离心机,核能力实打实往上走。
就算经济受影响,伊朗每天照样能往中国运180万桶原油。恰巴哈尔港的中方负责人说,制裁越严,伊朗跟咱们合作越铁。
中伊的合作,早不是简单买石油了。去年我去巴基斯坦,看到一条正在修的铁路,从伊朗边境通到中国新疆。
当地工人跟我说,这条铁路修通后,石油不用再走霍尔木兹海峡,直接从陆地上运,就算海峡出事,中国的油也断不了。
北阿扎德干油田更有意思。今年6月以色列空袭后,油田的地下备用产线72小时就恢复了生产。中方工程师说,这是特意为应对风险设计的,就是怕意外断供。
基建方面,德黑兰到乌鲁木齐的航班复航后,我认识的一个外贸商人,每周都坐这趟飞机。
他说以前从伊朗运地毯到中国,要绕好几个国家,现在直飞,三天就能到西安的仓库。这种方便,不是随便哪个国家能给的。
军事上的合作也很实在。去年“包头舰”在恰巴哈尔港停靠时,我刚好在现场,看到伊朗海军的军官登舰交流。
他们聊的不是“结盟”,是怎么一起打击海盗、保护商船。苏莱曼尼遇刺后,这种合作更密了——毕竟美国在中东的势力,得有人盯着。
金融上的突破更解气。去年在德黑兰的集市,我看到商贩收人民币。有个卖藏红花的老板说,用人民币结算,不用换美元,少了好多麻烦。
现在伊朗股市里,人民币占比都到42%了。石油交易直接用人民币算,美国想通过美元卡脖子,越来越难。
今年9月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要访华,参加上合峰会。上合组织里,中伊还一起推动了不少项目,比如德黑兰的地铁扩建,就是中国帮着弄的。
这种多边合作,比双边关系更稳——就算美欧施压,有上合这个平台在,合作也掉不了链。
对中国来说,伊朗首先是道“安全屏障”。有次跟西部边境的军人聊天,他说要是伊朗倒向欧美,美国的势力可能就渗到中亚了。
到时候咱们西部边境的压力,会比现在大得多。伊朗横在中东,等于给咱们挡了一道。
能源上更不用多说。中国每天180万桶原油从伊朗来,占了进口量的12%。要是没了这部分,国内油价可能得涨不少。
今年伊沙和解后,这种保障更稳了。7月伊朗外长去沙特,双方说要一起维护地区安全。这样一来,中东不打仗,中国的石油运输也安心。
全球层面,伊朗是个“平衡器”。美国想当单极霸主,伊朗偏不买账。去年联合国投票,伊朗跟中国一起反对美国的制裁提案,帮咱们挡了不少压力。
要是伊朗倒向欧美,美国在中东就没了对手,到时候更会集中精力打压中国。这种后果,咱们承受不起。
反过来想,伊朗要是站到欧美那边,第一个麻烦就是石油通道。霍尔木兹海峡要是被美国控制,中国的油轮就得看美国脸色。
西部边境的稳定也会受影响,美国可能通过伊朗往中亚渗势力,咱们的反恐压力会陡增。
“一带一路”的项目更危险。中伊铁路、恰巴哈尔港这些投资,可能全打水漂。中东的教派冲突再起来,咱们在当地的企业也没法干活。
现在中伊合作最大的挑战,是伊朗核问题。今年5到6月,美伊谈了六轮,没谈拢。美国要伊朗拆离心机,伊朗偏不。
听说美国还跟以色列商量,要炸伊朗的核设施。伊朗放话了,要是被炸,就把中东的石油出口全停了——到时候全球油价都得疯涨。
地区局势也复杂。伊沙刚和解,以色列又老挑事。上个月有个中企在伊朗的工地,因为以伊冲突被迫停工了几天。
中方负责人说,现在他们每天都要跟当地安全部门对接,生怕出意外。这种风险,得时刻盯着。
不过咱们也有应对经验。今年6月以色列空袭后,北阿扎德干油田的中方人员,72小时就全撤到了安全区。备用产线也启动了,没影响原油供应。
这种抗风险能力,是这些年跟伊朗合作练出来的。
25年协议的执行也得注意。伊朗换了好几任总统,从鲁哈尼到莱希,再到现在的佩泽希齐扬,都支持跟中国合作。
但老百姓的感受也很重要。去年我在德黑兰,看到中国援建的学校里,伊朗孩子学中文的劲头很足。这种民间的感情,才是合作的根。
以前读丝绸之路的故事,总觉得那是老黄历。直到去年在伊朗看到中国工程师跟当地工人一起吃饭,才明白现在的中伊关系,是老交情续上了新篇。
中伊不结盟,却能在关键时候互相帮衬。这种关系,不是靠利益绑着,是靠信任。
现在全球都在往多极化走,伊朗就是咱们在中东的“关键伙伴”。它不倒向欧美,咱们在能源、安全、全球治理上,就多了个可靠的帮手。
往后看,随着中伊铁路通车、人民币结算普及,这种合作会越来越深。
伊朗这个“潜在大国”,对中国的重要性,不是一句话能说清的。但有一点肯定:它要是倒向欧美,咱们的日子会难很多;它跟咱们站在一起,未来的路就好走不少。
这不是什么“战略算计”,是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安全——毕竟在复杂的国际社会里配资导航网,找个靠谱的伙伴,太不容易了。
发布于:江苏省日升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